□ 楊 霞
在喜洲,有一家歷史悠久的圖書館——蒼逸圖書館,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它便是無數知識分子聚集交流的重要文化場所。
蒼逸圖書館是由當時喜洲鎮教育會委員嚴子珍先生捐資興辦的鄉村圖書館,是喜洲古鎮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公共圖書館。嚴家在當時喜洲商幫四大家中財力最為雄厚,嚴子珍先生熱心公益,不斷捐資、捐物重修正義門、疏浚下關西洱河淤塞河道、設立喜洲醫院、開辦五臺中學……興辦了許多造福地方的公益事業。捐資興辦圖書館,只是他經商發達后所做眾多公益善舉中的一項。因嚴子珍晚年自號“蒼逸老人”,故將其捐資興辦的圖書館命名為“蒼逸圖書館”。
蒼逸圖書館為中式建筑,朝向為東西向,其主體建筑是喜洲地方傳統的木構架兩層建筑,屋頂模仿大理地區寺廟建筑常采用的“一主二從”的屋頂形式,中部屋頂為重檐歇山頂,南北兩側接兩坡懸山頂,歇山頂屋面翼角起翹,正脊兩端飾以一對巨大的鰲魚,底層和樓層檐下均有斗拱、飛檐,整個建筑端莊大氣。主館內置有嚴子珍先生的全身照,陳設雅致,光線明亮,窗明幾凈。
蒼逸圖書館的正面是花壇,栽植有各色花木,花壇正中是以大理石欄桿圍護著的嚴子珍先生捐建圖書館紀念碑。圖書館東北角還建有一個六角攢尖頂的“文惠亭”,掩映在蒼松翠柏、秀竹名花之間,顯得非常的清新雅致。從館中西望,不僅可以看到高大雄奇的蒼山,還能看到正義門上的魁閣,布局設計精心巧妙。
據記載,蒼逸圖書館于1938年1月動工興建,于翌年9月竣工,共19間館室,建筑面積達1000平方米,館內設施齊全,共藏書3046種,10613冊,以善本古籍為主,包括《資治通鑒》《萬有文庫》等。1940年1月1日, 蒼逸圖書館在滇西抗戰的烽火硝煙中正式開館,時任大理縣縣長王仲杰率領眾多鄉紳百姓親臨慶賀,不僅為圖書館的成立題寫“嚴子珍先生捐建圖書館紀念”碑名,還親筆書寫了由白族著名學者趙甲南先生所撰的《新建蒼逸圖書館記》碑文,在圖書館前立石碑紀念。作為深負雅望的當地文化人的代表, 趙甲南先生深知在長期封閉落后的鄉村地區興辦圖書館的不易與艱辛,深知圖書館的興辦對喜洲年輕人成長成才的意義,不僅欣然撰寫《新建蒼逸圖書館記》以記其事,還題寫賀聯:“落成于二十九年,此館可長存不朽!搜集有三千余卷,何人能遍閱無遺?”以表達喜洲當地文人學者對圖書館發揮傳播知識功能、啟迪民智作用的殷殷期望。
八十余年后,在原址上,蒼逸圖書館以嶄新的面貌靜靜呈現在世人眼前。書店改建依循古建筑風貌,只在內部裝飾做些微調整,外部歷史斑駁,內部陳列充滿現代氣息,展示突出了與喜洲文化歷史的協調與默契,仿佛是一種文化上的傳承與呼應,可以稱得上是古跡活化的“一本好教材”。同時,也為喜洲這座文化古鎮增添了一個新地標,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讀者關注。
蒼逸圖書館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書店,它重新營業后,風格轉為以“書店+”的模式作為其發展的主基調,會定期舉辦免費觀影會、詩歌朗誦會,也會不定期邀請名家小聚開講座。當然,蒼逸圖書館的復蘇離不開政府營造的日益濃厚的全民閱讀大環境。
蒼逸圖書館除承載著公共文化場館的職能外,還增加了休閑閱讀區、文創展示區、路演平臺、咖啡吧等,看上去更像是一個“喜洲的文化名片”與咖啡、文創的復合式文化生活空間。書店目前共有10000多冊書籍可供讀者盡情暢讀,并通過制作明信片、書簽、相冊以及手繪地圖等形式展示出喜洲之美。同時,還引入當地扎染、泥塑、甲馬等文創產品,將文化融入商業,帶給讀者一種全新的圖書閱讀感受。
總之,無論時代怎么變化,在這里,你都能看到更大的文化風景。